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赴都江堰市聚源镇进行校地合作考察
发布时间:2022年4月1日   编辑:王子良   阅读:859

2022年3月30日上午,受聚源镇党委书记王镇同志邀请,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一行17人,在院长李成家教授的带领下,分别考察了聚源镇“聚源 ·耒谷”、“三江里弄”乡村文旅特色街和画家民俗村落三个项目。并就深入开展”东软-聚源“校地合作事项,展开了主题研讨,双方专家、领导献计献策,交流氛围热烈,在探索高校发展融入地方特色文旅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实效。

【考察篇】

聚源镇党委书记王镇、副书记/镇长周铮、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汪敏、迎祥社区支部书记陈益等地方领导全程参与,四川省中诚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总经理曾锐、“三江里弄”乡村文旅特色街项目负责人张萍、聚源综合办主任黄玉等同志在考察过程中对项目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聚源·耒谷”位于聚源镇泉水社区,由中城邦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核心区规划用地约3500亩,总投资约47.5亿元。该项目将活化利用世界灌溉文化遗产和川西农耕文化,建设三大主题科普园区,培育农、商、文、旅、体、养多元融合产业,打造集产、学、研、娱、游于一体的中国历史灌溉水利与农耕

工具主题科普博览园。项目以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核心,以都江堰治水文化为脉络,着重打造灌溉遗产和农耕文化科普体验园;依托都江堰极优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昆虫品类,规划建设活体昆虫科普基地,打造活体昆虫科普互动乐园;依托都江堰灌渠沃野资源,规划建设菌类博物馆,打造四川特色菌类主题研学科普乐园。

“三江里弄”乡村文旅特色街位于聚源镇三坝社区三江路,紧邻天府大道和聚青路旅游主干道,背靠灌区映像展示中心,距成都东软学院10km。该项目由聚源镇携手成都特色商业街协会联合建设,规划占地面积约188亩,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项目依托精华灌区核心区的林田渠系生态资源,旨在以川西农耕民俗文化和上海弄堂文化为魂,以“住户+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公司+商户”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模式,打造的集餐饮、购物、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情景体验街区。街区深度挖掘精华灌区农耕文化和川西民俗文化内涵,建设“乡村+田园+特色街”文化和美学空间场景,促进“校地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培育风味餐饮、旅游商品、民宿客栈、文化演艺、休闲娱乐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多元消费业态,发展农商文旅体养融合产业。

画家民俗村,又称“中国画家第一村”,落坐落于聚源镇迎祥社区走马河畔,占地80亩,是聚源镇艺术文化资源和林盘生态资源,发挥12位常驻知名艺术家文化优势,打造集艺术展览、研学体验、文化创意、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沉浸式艺术乡村美学场景和田园景观、川西林盘消费场景。

【研讨篇】

在聚源镇政府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学院全体考察人员在聚源镇政府会议室与政府、企业代表一起进行了深度研讨。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成家、党总支副书记赵壁、副院长兼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许林涛、副院长兼动画系主任刘移民、副院长兼工业设计系主任陈志刚、副院长兼艺术与科技系主任宋祥波、副院长兼数字媒体技术系主任孙源、动画系副主任钟世全、艺术与科技系副主任谭小军、数字媒体技术系副主任乔付军、数字媒体艺术系副主任马晓东、文化产业中心主任张扬楼材、院团委书记钟文、客座教授、画家村艺术家吴小融及4位来自一体化工作室的专业教师参与了会议。

李成家院长首先感谢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盛赞邻居终于走到一起,打开合作的大门,发现彼此价值。

院长一一介绍了参与本次考察的专家团队成员,展示了学院参与大运会美术展馆、天门山夜游经济等重点项目,表示坚决落实成都市委书施小琳同志对成都东软学院的指示,发挥智力高地的角色,支援地方,把技术生根、落地、开花。

谭小军副主任在发言中提议基于现有特色园区打造,以国际动漫节、中国插画艺术节、动漫手工创意坊、动漫体验营等形式,结合都江堰非遗文化、文旅文化,聚集人气引流,依托中国画家第一村和学院艺术产业资源,建立美育基地,打造国内知名IP。

刘移民副院长建议设立动漫文化展区,打开艺术创作的窗口,助力文创园区高端形象建设,逐步探索进一步融合的可能性。

陈志刚副院长表示在耒谷项目基本形成区域规模后,可针对人群开发相应产品设计,在充分发挥本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之上,针对新一代年轻人群的需求和口味,挖掘、开发差异化的IP

赵壁副书记赞叹了聚源镇强大的资源整合、品牌打造的水平和执行力,介绍了成都东软学院“大思政”体系,提示在项目合作之外,可以以“党建引领,文创赋能,实践育人”为主题,利用都江堰中小学、高校资源,建立体系化的教学实践、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许林涛副院长与马晓东副主任就数字媒体艺术系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开展的商业项目进行了介绍,展示了与柳街镇的深度合作的成功案例,表达就乡村振兴主题,深入结合,共建共融的意愿。

孙源副院长肯定了聚源镇对美丽乡村建设再一次升级的成果,表示可借助数字媒体技术系优势,以光影秀、数字场馆、水幕效果等形式,深挖园区与虚拟现实相结合的体验式内容,丰富园区内容,提升项目品牌。

宋祥波副院长指出当前的文创展示点内容相对较散,缺乏系统性的文化创意,应重点打造产业群,强化智慧旅游赋能,真正实现引流目标。

张扬楼材主任强调引流过程中,文化的打造是关键,而画家村是“药引子”,不是产品。艺术家的流量,需要公共空间来传播。艺术必须转化为公众可接受的、可变现的、能进行产业互动的形式。李焕民的公共博物馆是一个更好的示范,虽然公共艺术产品在商业投资中成本占比高,但是应该加强公共艺术家的打造,大量引入主题化、体验化的公共艺术。聚源镇本来就是竹雕第一村,拥有大量艺术产品加工厂,具有工匠底蕴,应将匠人精神作为引流的主要概念,着重打造乡村文旅综合体,建设一个可以消费的“城”。

乔付军副主任表示将当前几个项目中,视觉表现专业优势有大量发挥空间,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将积极参与。

余纯利老师建议围绕数字雕塑产业,由学院扮演前端角色,与聚源镇的艺术生产、加工产业无缝衔接,创建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全产业链条。

钟世全副主任基于动画系基础美术的专业优势,建议为传统绘画提供展示必要的空间,并表示可利用青城山文博地图的项目经验,为插画、绘本等文旅产品开发提供支持。

王洵老师提前调研了聚源镇的文旅资源,表示可以系统性为聚源镇打造视觉表现方案。

黄立中老师聚焦周边产品开发,建议考虑文化属性,以现代工艺强化传统工艺,如竹艺等,开发综合小家电、儿童产品等,同时,应深挖当地贵妃池的传说,演绎唐朝文化。

钟文老师着眼大学生美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表示目前可立即落地画家村美与实践基地的建设。

吴小融教授提示构想落地需要磨合,校地双方要相向而行,利用各方资源,把聚源打造得更好。

在老师发言后,李院长讲到:本次考察围绕小镇升级打造,激发了领导、老师的思维,我们要找到逻辑起点,整合一系列的内容、业态,明确定位,形成勾连的关系,文化创意项目需要找到一个“核”,理出一个依托,找到一个角度,卡好位,才好发力。一个好的文旅资源需要“自然生成+设计生成”进行赋能,要以体验者的视角来进行系统设计。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可以把传统的艺术体验用技术手段做出来,生产美的体验,符合游客的逻辑,愿与聚源镇一道,参与文化创意策划、公共艺术产品开发、特色展馆建设等项目,精心“雕刻”小镇,细水长流地建设好一个可传承的IP。

王镇书记最后做了总结发言,他详细介绍了三个项目的底层文化逻辑:从秦朝到现代的灌溉和农耕文化、中国乡村水域农耕的新农村以及基于当代艺术的现代美学场景。聚源镇在认真从事文化IP的打造,同时也需要向大学借力,依托大学产业园区,从消费到文创赋能,助力郊区兴城的规划。书记提到了当前合作的切入点:

1、设置商业化展馆,学院可以在耒谷或三江里弄场馆展示作品,享受政府补贴和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

2、开展项目合作,为政府企业打造形象宣传视频和其他艺术产品。

3、以创新创业的视角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4、打造高水平的精品项目:艺术林盘,丰富聚源"艺术+场景"的战略发展内容。

本次聚源镇“考察+研讨”之行给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留下了深刻印象,政府领导包容的思想和实干的态度与学院教育教学团队的风格高度契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校地融合越来越紧密,我们将不断见证聚源这座“风水宝镇”的崛起。

Copyright © 2002-2024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