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艺术与科技系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促进系部专业发展,艺术与科技系全体教师于2023年4月7日上午在C8-202会议室召开研讨会,会议内容以艺术与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为中心开展。
1.专业定位:对于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国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参照同类高校,如清华大学在艺术与科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注重校级通识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以及设计史论课程的学习,包括阅读写作课程的开展,基础课程(对于色彩、绘画等课程),专业课程(交互设计基础、产品设计开发、人机工程、设计管理等课程);湖南大学在设计艺术学院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开展,高度的学科交叉和融合,包括对各个模块的插入和衔接,搭建中观风格原型数据库。所以结合国家标准培养方案来制定完善我系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课程更新:交互场景的多元化,移动端以及车载系统、VR设计场景为载体等多方面的设计,对于国际课程的学习和参考,课程丰富包括移动用户体验的设计、人机交互的设计、数字媒体的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用户研究的方法、感知和记忆人机交互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课程提体系的搭建会更加完善、课程内容和知识更加前沿。
3.专业课程体系:大一是需要做好专业导引和美术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大二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授课,大三对学生开展程序设计、创意编程类课程,很好的衔接之后的设计实现,以及数字可视化、数字藏品等综合设计课程的开展,大四的毕业设计就可以开展沉浸式交互和遥控操作,使得设计作品得以落地。
4.课程设计工具:交互设计工具应参考市场需求,目前UI设计中Figma工具的使用市场占有率高,高保真原型设计中ProtoPie模拟仿真软件使用更多,设计工具具有前沿性和强大的技术支撑,可以很好的达成设计实现效果及设计成果在各平台以及硬件产品中落地。
5.课程设置更新:对于交互设计新工具的引入、虚拟现实的交互设计、NFT数字藏品的设计,所以本次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变化并插入更先进的教学理念。
6.善于利用网络课程:对于国家一流课程的学习,在中国大学MOOC中有很多很好的教学资源,要不断学习并提升教学思维。
赵书记对于艺术与科技系教学工作予以肯定,本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开设有基础有根据,除此之外,我系就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关注,要不断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本周需要达到25%的就业率,在下周之内已就业未网签的学生必须要完成转化,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学生也需要关注就业签约,预期在上半年完成就业事宜。
推动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明确应用型人才的技能,突出学生的技能优势,招生宣传的设计和服务,对于大中小学一体化共同建设,会形成很多的专业介绍和新生学习分析的数字教育项目,一是需要在前期做好招生时的专业导引计划,二是在就业时分解就业任务和就业标准、就业去向分析以及就业行业分布等多方面的调研数据反馈,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最后,李院长对于艺术与科技专业提出了美学和用户体验的期望,更想充分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最重要的是各位老师应该看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也需要依据以下5个方面不断微调人才培养方案。
1.课程衔接:前置课程和开展课程的衔接,合理完成课程设计,充分并系统性的发挥好各位老师各自的作用。人在培养方案的研讨和制定希望每位老师能够参与其中。
2.立足国际、国内和东软教育:在国标和东软的基础上,开始艺术与科技专业的设计和课程设置,对于前沿科技工具的探讨非常好,还应该立足于东软IT的特色教育,开展IT技术元素的继承和发扬。强调职业化和专业化,人才规格核心技术的搭建,人才培养方案才有东软的特色。
3.静态动态的人才培养:现阶段知识更新很快,对于我系课程的搭建要更前沿,老师也应该更新课程内容。聚焦数字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对于人才的推动和西南区域发展人才需求的结合,开展人才培养,确保区域化就业的稳步提升。
4.闭环课程搭建:课程设计、课程知识链、教学标准、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及闭环推进,要阶段性审视人才培养方案的达成度,对于下一次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有明确目标和方向。
5.关注课程资源以及岗位技能要求:资源条件的考量,包括两个方面:老师的资源技能要求、东软学生的学情分析,科学精准的做好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基于学生开展课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应该有行业要求、岗位技术要求,形成来自于岗位的技术报告,从就业岗位中审视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