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学,探索未来艺术新边界 | 数字媒体艺术系召开AI技术融合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1日      阅读:58

2025年3月19日,数字媒体艺术系成功举办了AI赋能教学研讨会。会议由许林涛副院长主持,马晓东、关冬霞副系主任及全体数字媒体艺术系教师共同参与。会议围绕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讨论,各位老师分享了各自课程中的AI实践与思考,为未来的教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图像处理技术》的潘悦老师提出AI赋能教学的创新方案:学生可利用AI生成原创素材,规避版权风险;通过即梦、可灵等工具优化海报设计,解决创作瓶颈;借助DeepSeek拓展设计思维,弥补课程设计中“重技术轻思维”的短板。AI不仅成为学生的“灵感伙伴”,更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得力助手。   

《数字导演基础》课程组邓心宇老师谈到通过AI技术重构影视教学流程,学生剧本输入AI后,可快速生成分镜脚本,提升创作效率;动态镜头设计环节,AI辅助分析剧本与画面,拓展传统摄像教学的叙事维度。教师团队认为,AI的介入让剧本创作与视觉呈现形成更紧密的闭环。

胡楚梦老师在《数字媒体概论》课程中,给学生分享了数字媒体的应用范畴及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类型。其中,着重对数字艺术中 AI作品进行分享,并评析其艺术魅力及技术支持。结合案例,分享国内外相关AI应用软件,并推荐学生积极使用。

《新媒体运营与管理》课程组将AI深度融入实战教学:教学生用DeepSeek生成小红书爆款文案,用即梦AI处理高互动图片;通过AI分析账号数据,优化投流策略;甚至借助AI进行账号定位与人设分析,实现“数据驱动内容创作”的完整链条。教师刘阳河、万知尚表示,AI让运营决策更精准,学生得以专注创意与策略层面。

《摄像》课程中,王菲老师引入AI技术革新拍摄与后期流程:Runway工具实现绿幕素材智能合成,谷歌Gemini从构图、叙事等角度深度解析视频,AI生成技术更辅助运动镜头设计与分析。传统摄像教学由此突破技术局限,延伸至多维度创作评估。

《数字表现》课程组杨惠瑗老师构建AI全流程创作模式:文字生成创意提示词驱动AI图像生成,TripoAI将2D照片转译为3D模型,最终结合Photoshop人工深化创作。这一“人机协同”闭环大幅提效,推动数字光影艺术生产迈向新高度。

在教学管理层面,AI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天工AI分析课堂录音,生成互动、清晰度等评估报告;希沃白板实现课堂互动数据化,辅助教师精准指导。  

最后许林涛副院长总结时强调——坚守工具理性,AI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切勿“为用而用”,需聚焦解决教学真问题;引导正确使用,警惕将AI视为“偷懒工具”,应将其定位为“灵感触发器”,引导学生通过AI拓展思维边界;推动跨界协作,鼓励课程组间共享AI工具链,共建资源生态,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夯实基础能力,技术浪潮下更需强化艺术基础(如艺术审美、自我创造性思维),同时加强AI伦理教育,要求学生标注AI生成内容,杜绝学术投机。 

此次研讨会不仅明确了AI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更引发对“人机共生”教育模式的深度思考。数字媒体艺术系将持续探索技术赋能边界,让AI成为艺术生长的翅膀,助力学生成为未来数字时代的创新者。

Copyright © 2002-2025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