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海棠缀满枝头,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C8-306会议室内,一场关于创意与未来的对话正悄然绽放。4月10日13:00-14:30,艺术与科技系交互设计工作室招新面试会火热开启。10位本系学子带着对交互设计的热忱,以作品集为媒介,在90分钟的思维碰撞中交出了属于自己的“青春提案”。
从创意海报的视觉叙事到构成设计的场景构建,学生们在作品陈述中铺陈设计哲思。滑动作品集的指尖触碰着数字艺术的温度,每个五分钟的自我陈述里,“用户体验”“文化表达”“情感化设计”等专业词汇展现着00后设计新锐对行业的独特洞察。
交互设计工作室全体导师的连环发问,将面试推向高潮——“过往经历为你积淀了哪些设计思维?”“是否愿意深耕技术底层逻辑?”“如果实际工作内容与预期不符该如何破局?”——学子们以敏捷思维见招拆招,既有“愿在代码森林里开垦设计绿洲”的跨界决心,也不乏“愿以沟通为桥梁,积极克服工作困难”的务实宣言。学子们或引经据典,或结合校园生活实例,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创意火花。
面试后半程,宋祥波副院长老师拆解交互设计的核心价值:从“人与机器的对话逻辑”到“情感化服务设计”的范畴延展,剖析其在智能终端、公共空间、虚拟生态等领域的渗透。他寄语在场学子:“工作室期待的不是循规蹈矩的执行者,而是主动定义问题、敢于折腾边界的破壁人。”鼓励新生代以好奇心为火把,照亮未知领域的交互可能。
经综合评议,2025年交互设计工作室录取名单尘埃落定:
暮春的日光漫过玻璃幕墙,为这份承载期许的名单镀上鎏金光晕。当七位新锐设计师的名字嵌入工作室年轮,这场双向奔赴的旅程才刚刚启程。未来的交互叙事里,必将续写他们以设计为墨、以共情为砚的青春注脚。